紧邻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彰武,一百多年前是清朝的皇家牧场,名养息牧场,也叫苏鲁克牧场,林茂草丰。说起这块牧场,乾隆皇帝还在那儿“度假”打过猎,是一次难得的“四日游”,而且顺便还办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那是乾隆十九年七月二十日(1754年9月6日)的事。乾隆皇帝第二次东巡到盛京(今沈阳市),五月初六由北京圆明园起銮北上承德避暑山庄,至七月初五出避暑山庄入喀喇沁境,经敖汉、土默特、科尔沁诸部,进入养息牧河与彰武台地方并驻跸于此处。行围打猎4天。其间,乾隆皇帝看到辽阔壮美的养息牧牧场上良驹繁盛,有感而发,题诗一首:
“垌场亘沈野,刍牧接辽濆。
养息良驹盛,调闲众圉分。
三千突来牝,五色耀卿云。
骤如波铺地,看似锦叠文。”
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十九年七月“二十日丁酉(即二十日)上行围……是日驻跸养息牧河东大营。戊戌(二十一日)上行围……,是日驻跸彰武台(指彰武台河,今养息牧河)东大营,翌日如之”。乾隆驻跸彰武台东大营时,还看望了1747年(乾隆十二年)下嫁的三女固伦和敬公主及额驸色不腾巴拉珠尔。此外还有一些赏赐活动。
养息牧牧场的由来
清崛起于东北,清朝统治者怕汉人流入东北,影响“骑马射箭”的“武略本习”,因之实行封禁政策。为保护“满族之本习”,保护“龙兴之地”,康熙七年(1668年)废除辽东招垦令,并禁令汉人向东北流入,同时筑柳条边加以保护。
1647年(顺治四年),清廷从察哈尔征调蒙古牧民16个家族32户236口人来今彰武境放牧。当时称杨柽木牧场,后称养息牧牧场,也叫苏鲁克牧场。
清朝廷迁都北京后,东北的“三陵”(新宾永陵,沈阳福陵、昭陵)所需祭畜大部分仍依靠苏鲁克供应。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科尔沁左翼前旗宾图郡王和土默特左翼旗第四任扎萨克额尔德木图正式奉旨,将科左前旗大部土地和土默特左翼旗东部土地由盛京礼部管理(乾隆三十九年改由盛京群牧司管理)。
乾隆以后,牧场不仅供应“三陵”祭品,而且还供应宫廷王公所需的乳酪、乳饼等畜产品,并供应武备院所需皮革以及驻察哈尔部军士的犒劳,供应量不断增加。于是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再次扩大牧场,将牧场西北的今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境内三家子一带新扩展的牧场,定名新苏鲁克,由驻义州(今锦州市义县)的察哈尔部迁5户蒙古牧民来此放牧。直到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养息牧牧场开禁招垦,牧场从此逐渐解体。1902年7月19日(光绪二十八年六月十五),清廷在养息牧牧场设置彰武县。
乾隆皇帝口谕:泉宜稻
话说乾隆驻跸彰武台东大营(也就是今天的彰武县章古台镇境内养息牧河发源地)时,行围打猎期间,他发现眼前的河岸湿地十分特别,牧草的长势与周边地区相比也格外翠绿丰美。他仔细打量这里的地形地貌,俯身又仔细看了看水流和土质,随即口谕随从与身后的科尔沁左翼前旗宾图郡王和土默特左翼旗扎萨克以及养息牧牧场的官员们,“此处宜植稻谷,泉宜稻。”
科尔沁左翼前旗宾图郡王和土默特左翼旗扎萨克,尤其是牧场的官员们都听得真切,心里却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却连忙喊“嗻”。第二年春天,正在诸位王爷、扎萨克以及官员们还在为种水稻的事情犯愁之时,朝廷派来了熟悉水稻种植的相关人员。此后,养息牧牧场开始有了第一块稻田。稻米收获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里所产稻米分外香甜。为此,牧场头目还特别以贡品的名义向乾隆皇帝献上了第一袋御旨贡米。
二百多年过去了,昔日的皇家牧场早已经不复存在,昔日的养息牧河源头却没有改变,昔日奉乾隆皇帝口谕的水稻种植传统也曲曲折折地保留至今。尽管水稻种植面积很少,但众所周知这里的稻米格外好吃。至于缘由何在?当地百姓就会饶有兴致地讲起乾隆皇帝的故事,却道不清其中的任何玄机。
揭秘乾隆口中的“泉宜稻”
从历史的角度看,乾隆皇帝不仅是大清王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知名度和美誉度很高的皇帝,而且他极为重视农业,甚至堪称清朝的“水稻专家”。
其实,早在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之《孝经•援神契》曰(二八):“污、泉宜稻。”
“稻,无所缘,唯岁易为良。选地欲近上流。地无良薄,水清则稻美也。”
显然,乾隆皇帝是深入研究过水稻种植,并认真学习过《齐民要术》等典籍内容的。
历史的风云掠过了200多年。2018年,攻读水文地质专业并投身于农业技术的王庆伟来到今天的养息牧河源头,也就是今天的彰武县章古台镇宏丰村。当他也发现这里的稻米格外香甜可口的同时,王庆伟这个桩主和庄主开启了地质农业。他开始仔细研究其中的原因,并决心将这项研究进行到底。渐渐地,他似乎发现了其中鲜为人知的奥秘。
稻产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经的皇家牧场,零污染;
麦泉水:麦饭石山泉水,水质温润多元,温差恒定,使微量元素缓释入米;水体流动无虫害。位于章古台镇境内的养息牧河之源,河流与地下水的关系是地下水补给河水,地下水的补给源为深层麦饭石中的水,地下水通过基岩裂隙、层岩裂隙、构造裂隙等导水通道,通过上亿年在麦饭石中淋滤,地下水中富含多种微量元素。麦饭石中的水在地表形成天然露头,即麦饭石泉水,并以数不清的这种上升麦饭石泉,补给河水,进而形成养息牧河。而以麦饭石泉水浸灌水稻,才导致稻米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口感更佳,营养更加丰富。
草炭土:草炭土不生草,土质肥沃,是一种天然的肥料土壤,水稻种到上面,就相当于把植物根系置于天然的营养池,因此无需除草剂和化肥。
牧河源:有草炭麦泉的养息牧河源头且宜种稻,世界罕见
多功效:麦饭石《本草纲目》载,其泉水浇稻,不生病,无化学农药。
如今,在章古台镇以及彰武县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王庆伟所创立的波森特生态农场引导当地农民,秉持“无剂不催”绿色农业的发展理念,在传统水稻种植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养息牧河源头种植水稻的优势资源,精选更适宜的新品种,已经完成了2000亩的水稻种植,历经春、夏、秋三季,让微量元素缓释入稻,生产出“浇生灌养”的稻米宠儿——麦饭石泉草炭大米。